“绍兴人办喜事,是堕民老嫚的市面。”尽管老嫚作为堕民中的女性,处于社会的贱民阶层,但她们在绍兴传统婚礼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不仅是婚礼的指导者和祝福者,更是新婚夫妇婚姻生活的启蒙者。

民国时期的老嫚(图片来自网络)
婚前筹瑞:老嫚迎送启嘉姻
从订婚到婚礼前,老嫚凭借丰富的传统婚俗经验,全方位参与其中,有条不紊地协调诸事,借仪式礼节传递对新人的美好祈愿,为婚礼顺利推进奠定稳固基石。
订婚庆典时,男方家的“接老嫚”携带“十全果”,随送帖人前往女方家,表达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若订婚后男方父母病重,女方家的“送老嫚”会陪同准新娘在男方家举行“送茶”仪式,祈求公婆康复。
婚礼前夕“送嫁妆”时,“送老嫚”负责护送嫁妆箱钥匙,并替主顾家打开嫁妆“摆堂”。同时,“接老嫚”为准新郎举行“剃头”仪式,拔下的头发挽成花结,由“送老嫚”带回女方家,用于新娘的“合髻”仪式。
迎亲纳喜:老嫚助嫁引鸾凰
老嫚通常在婚礼前一天抵达主顾家,大户人家则提前三天开始忙碌。她们穿梭其中,协调处理大小事宜,全力保障迎亲仪式有序推进。同时,她们还在婚俗的欢乐氛围中与迎亲队伍“共舞”互动,共同演绎出一场充满传统韵味的迎亲盛景。
她们负责煽茶、招待来宾,询问婚礼准备情况,指导新人注意事项,并挑选吉时主持“祝喜福”“淴浴”“开脸”“送喜蛋”等关键仪式。“祝喜福”仪式在厅堂中举行,老嫚指导新娘(或新郎)及其父亲跪拜“三星像”,祈求福禄寿三星的庇佑。“淴浴”仪式象征洗净尘埃,迎接新生活。老嫚念诵吉祥话语,一手端砻筛,一手舀热水淋下,再用脚盆中的水打湿毛巾,绞干后让新郎(或新娘)象征性擦拭身体,连续进行三次。“开脸”仪式标志着新娘从少女到妇人的转变。新娘参拜“开脸菩萨”后,“送老嫚”用红绿蛋在脸上滚动,口中念着吉祥的话语,敷上白粉,用红绿棉索绞去汗毛、修眉,并化妆。在“开脸”过程中,“送老嫚”还会将新娘和新郎的长发搓成“发线”,扎成“发髻”,象征“结发夫妻”。清代胡维铨记载的“送喜蛋”习俗,但在上世纪90年代笔者走访绍兴堕民聚居地时,此习俗已无人知晓,可能在民国年间消失。
当迎亲队伍踏入新娘家门之际,“送老嫚”成为现场最忙碌的人。在锣鼓声中,“溜怀”仪式在夜色里进行。“送老嫚”扶新娘坐正厅,用红蛋轻滚腹部祈愿。上轿时,“送老嫚”经“搜轿”后,用“照妖镜”映照轿内,放火熜和甘蔗,念吉祥语。随后,扶新娘拜别祖先和亲友,为她换装、戴冠、盖头巾。“送老嫚”拆下新娘鞋底红布,交娘家人并祝福,然后坐便轿随行至新郎家。
花轿启动,原地旋转并泼水,寓意“嫁出女儿,泼出水”。随后,花轿沿原路返回,途中不停顿,转弯鸣锣,过桥放铳,乐曲转为对锣间歇鸣敲的“唱嫁”调。接近新郎家时,鼓乐齐鸣,铳声震天,八面锣声共鸣,将花轿欢快地抬进。
登堂祈祥:老嫚扶新谱繁昌
从新娘踏入夫家的那一刻起,老嫚以丰富的经验和细腻的情感,悉心雕琢每一环节,让祝福与祥和盈满家宅,确保整个婚礼进程的每一步都充盈着浓郁的福瑞氛围。
花轿停在堂前,新娘候吉时出轿。“接老嫚”先举行祓除仪式,撒五谷驱邪,再主持“送三茶”仪式:桂圆茶祝富贵团圆,枣子茶盼早生贵子,茶叶茶表亲热之意。
新娘入夫家踩门槛,旧迷信认为可压制夫家亲属。“送老嫚”协助新娘提衣,使动作悄然完成。
拜堂时,“接老嫚”和“送老嫚”稳扶新人,争取空间。在“传宗接代”仪式中,“送老嫚”须纠正差错,必要时阻止新娘前行。
新人入洞房后,“接老嫚”和“送老嫚”扶他们至床边,确保位置均等,衣角不压制。接着,“接老嫚”主持“合卺酒”仪式,先喂新人十颗汤圆,每颗附带吉祥数字彩头,再斟花雕酒,新人共饮,象征“我中有你”。在“撒帐”仪式中,“接老嫚”吟诵撒帐词后,将“花冠”交新郎抛向帐顶,随即放下帐门,为新人营造含蓄神秘的氛围。“接老嫚”还会在“子孙桶”旁念吉祥语,如“子孙桶,代代状元”“红花生,人丁兴旺”,表达了对新婚夫妇未来子嗣满堂、家道兴旺的美好祝愿。

新婚(图片来自网络)
家融促睦:老嫚协礼聚良缘
婚礼的次日,是新婚夫妇与夫家正式融合的重要时刻。这一天,老嫚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从新娘的梳妆打扮,到与夫家的首次共餐,再到祭拜和正酒宴,助力新娘融入新家庭,祈愿新程福泽深厚。
“送老嫚”天亮后开始为新娘梳妆,先向婆婆请示洗面方式:帐子洗面则用帐子轻拂新娘脸庞,衬衫洗面则用婆婆小衫。“送老嫚”随后为新娘洁面、穿戴凤冠霞帔,完成盛装打扮。
新娘梳妆打扮后,与婆家人一起吃“头聚饭”,“送老嫚”陪坐在上席新娘身边。新娘的饭碗盛得满满的,上面还插着鸡腿和各色彩头菜。用餐时,新娘并不进食,每上一道菜都要起身,“送老嫚”则在一旁帮忙扶住她的凤冠。
“头聚饭”后,新人前往祭拜寺庙和家庙,向地方神灵和祖先禀告自己的婚事,祈求庇佑并正式获得家族身份。在此过程中,“老嫚”辅助新人,确保他们遵循传统礼节,顺利完成仪式。
中午正宴时,“老嫚”为新人夹菜,并说吉祥话。到第八道菜时,进行“脱通换通”仪式,“送老嫚”帮助新娘换衣服。第九道菜时,新人敬酒,“送老嫚”代表女方家人,请求新郎家的尊长多加关照新娘,并在需要时代替新娘饮酒。
宴席结束后,“接老嫚”手捧“送子菩萨”托盘步入新房,开始进行“送子”仪式。她将“送子菩萨”轻轻放置在婚床上,随后点燃香烛,指导新人跪拜,为他们送上诚挚的祝福。与此同时,男堕民燃放“百子炮仗”,寓意着对新人多子多福的美好祈愿。
晚上闹洞房时,双方老嫚帮助新人应对宾客们的玩笑和挑战,确保活动既热闹又不失礼节。“送老嫚”还拿出喜果款待宾客,增添喜庆氛围。
闹房结束后,老嫚的喜娘任务完成。但如新娘命格过强,洞房花烛夜会特别安排一位未婚壮男同床,“送老嫚”需留下守夜,警惕陪同男子的任何不当行为。小老嫚也可能留下陪伴新娘适应新环境,通常持续一个月。
满堂盈福:老嫚巧言焕喜彩
“老嫚”被称为“甜嘴老嫚”,进门暖语迎客,长辈面前巧言奉承,调笑时机智回应。若客人言行不吉利,她立刻用吉利话化解。比如客人打破碗,她就说:“落地生花,开花结果,明年定生大胖儿子!”巧妙扭转尴尬,让气氛喜庆祥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新婚姻法的实施,老嫚在婚礼中的传统角色逐渐减弱,最终退出了婚礼舞台,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尽管如此,人们仍怀念老嫚带来的温馨与庄重,期待现代婚礼中能有类似角色。
作者:俞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