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宣传 > 古城in象—打卡绍兴故事
 
舜王庙会:绍兴人的舜王纪念

日期: 2025 - 01 - 23 浏览次数:

相传舜曾巡守会稽山区,因其德行和造福一方的功绩,被当地民众神化,并建造庙宇以祭祀舜王。据南朝梁时期任昉所著《述异记》记载:“会稽山有虞舜巡狩台,台下有望陵祠”,南宋时期的《嘉泰会稽志》也提到:“大舜庙在县东南一百里。”每逢农历九月廿七舜帝生日,双江溪舜王庙及其周边的舜王亲戚庙,会稽山区的百村民众,无论老少,都会扶老携幼,朝拜舜帝,祈福禳灾。这个节俗是当地最盛大的活动,它不仅包含了巡会的热烈、座会的庄重,还有庙市的繁华,成为一个集纪念、狂欢、购物和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盛会。

一、纪念会:舜王的祭祀

随着农历九月廿七这个神圣日子的临近,会稽山区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笼罩。信众们从各地汇聚而来,满怀对舜王的虔诚,参与这场年度盛会。他们不仅是庆典的观众,更是其核心,通过参香、诵经、祈愿等仪式,与舜王的精神和文化紧密相连,确保其传承。

舜王的纪念会


从农历九月廿二至廿五,会稽山区会举行盛大的巡游,成千上万的信众抬着舜王的圣像,从双江溪舜王庙出发,经过绍兴南部、诸暨枫桥等地,翻山越岭,最终抵达嵊县北部和上虞汤浦西部。巡游旨在让舜王巡视他所庇佑的土地,同时驱邪保平安。沿途的供筵不断,热情接待巡会队伍的食宿,村庙为舜王准备了五牲福礼,并演社戏至通宵。许多善男信女也自发加入巡游队伍,形成“持香后拥会”,护卫舜帝圣像,坚守精神信仰。

在农历九月廿六至廿八,双江溪舜王庙会举办祭舜大典、娱神社戏、朝山进香等仪式。其他舜王分身庙和亲戚庙也举行演社戏、拜忏和诵经等祈福活动。祭祀中采用的是江南农家特色的猪、羊、鸡、鸭、鱼作为五牲福礼,而不包括牛,以示对耕牛劳作的感激。供品中还有“三茶”“三酒”“三饭”“二十四碗汤圆”及各色水果糕饼,这些不仅是物质供奉,更是精神传递和信仰表达。

舜王庙会的祈福活动


舜王庙会,这个深植于民间的古老庆典,在公社化浪潮中以物资交流会形式存续。乡贤们三年的努力使2005年的祭典和2007年的巡会重焕生机。2021年,“绍兴舜王庙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国关注的舜王巡会,继续传承文化与精神。


二、狂欢节:社戏的展演

这场庆典,如同庆祝稻作秋收的颂歌,成为了全民的盛宴。在这里,无论是主祭人、参祭者、表演者,还是普通香客,每个人都能在盛典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真谛。

音乐,庙会的灵魂,以其独特旋律为盛会注入生命力。香客们从各地汇聚,沉浸在庙戏的海洋中,享受文化乐趣。《庆寿》和《芦花记》等经典剧目每年上演,让人回味无穷。庙台戏演出连绵不绝,长达三天三夜,大社当值时更是长达五天五夜。

庙戏


巡会队伍,流动的艺术盛宴,汇集了造型艺术、杂技、舞蹈、音乐、武术等28类119个会货表演,展现了会稽山区的特色和古越巫艺的印记。为沿途民众带来视听盛宴,让人们在农耕生活中找到放松和娱乐的时刻。

庙市摊位上,商品琳琅满目,手艺人展示绝活,创作出令人赞叹的民间工艺品,吸引游客目光。杂技演员以高超技艺和惊险表演为庙会添彩。许多“会”在舜王庙前沙滩上展示风采,既娱神也娱人。山区农民带着自学会的本领来到庙会,寻求精神满足。社戏从下午开始,夜戏通宵达旦,陪伴远道而来的香客。

如今的节会活动精彩纷呈,展示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构成文旅艺术盛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潮、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融合,为秋日景区增色。特色演出如“舜德润越”社戏、“非遗三进”文艺演出和“舜歌南风”音乐表演等,展现民俗文化多样性,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会稽山区的自然之美、物产之丰、乡土之韵和生活之趣。

节会活动


三、购物节:集市的交易

小舜江,绍兴会稽山区的主要交通线,也是舜王庙的水陆交通要道,它便利了各地商贾前来交易,见证了庙市的繁华。随着庙市的喧嚣声渐起,村民们满怀期待地踏上通往庙市的小径,心中充满了对一年所需物品的渴望与喜悦,因为这是一年中难得的购物机会。

摊贩们在双江溪舜王庙前的滩涂上临时搭起布棚、席棚或露天营业,小贩们穿梭在会场人群中,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庙市摊贩的货物数量、品种都比平常集市多出数倍,满足了会稽山区百姓的生活和生产所需,因为价廉物美、品种繁多,深受民众欢迎。特别是当柿子成熟的季节,庙市上满是柿子摊,各种各样的柿子任人挑选,因此又有了“柿子会”的别名。旧时还有“平水岳庙六月十九箩簟会,双江溪舜王庙九月廿七缸甏会”的说法,“缸甏会”反映了舜王庙市以缸甏、陶器等农家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主的特色。

购物节


随着岁月的流转,舜王庙会这个古老的市集在新时代的熏陶下焕发了新的活力。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这场盛会不仅深挖了虞舜文化的精髓,还巧妙地融合了非遗国潮、艺术文创、美食荟萃等多元化的文化元素。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一站式的消费场景,舜王庙会将文旅集市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结合,追溯文化的根源,展现非遗的本色,进一步激发了会稽山区的文化活力。


四、联谊会:“社”“会”的组织

舜王庙会是会稽山区百村间情谊的纽带,它不仅是虞舜文化信仰圈的盛会,也是联谊与交流的节日。不同年龄、村落、姓氏的人们因舜王信仰而相聚,共同参与“社”与“会”的联盟。其中,“社”负责组织庙会和巡会,而“会”则是以表演迎接神灵的自发组织,确保信仰的传承。

巡会现场


这个体系超越了村落和宗族的界限,民众热情参与巡会,展示自己的村落和表演技艺。老一辈将祖传技艺和传统文化传递给年轻一代,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根脉。舜王庙会因此成为展示地方特色、传承文化、促进交流的平台,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社区的温暖。

乡民们积极支持“社”与“会”的安排,参与庙会活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远在杭州、上海等外出游子也纷纷回家参会。巡会队伍所到之处,村落都热情招待,虽伙食简朴,却充满乡情。

庙会活动现场


1949年之后,传统的“社”和“会”组织解散,但改革开放后,在俞日霞等乡贤的推动下,这些民俗活动得以恢复。绍兴市虞舜文化研究会将村庙作为传承单位,分为5个片区,承担起“社”与“会”的角色,形成了三级运作的民间自治模式。

如今,会稽山区因水库修建而外迁,舜王庙会为外迁居民保存了文化的根脉。舜文化的传播帮助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舜裔宗亲增进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中华舜裔宗亲组织海内外宗亲前来祭祖。



作者:俞婉君 绍兴市虞舜文化研究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