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没有特别重要的习俗要举行。不过在绍兴特别在农村中,还是有三件风俗值得一记,那就是吃豆、食唿哨笋和称人。
立夏(图片来自网络)
一
江南地区盛产豌豆、蚕豆,这两种豆都是越冬植物,上年冬天种下去,翌年春天开花结果。有童谣说:“豌豆开花白牡丹,罗汉豆开花黑良心。”意思是豌豆花开起来皎白如美女,罗汉豆(蚕豆)花中间黑,如同良心不好的人。当然,两种豆开的花虽不一样,但结的果都能作为食物,让人果腹。“清明见节,立夏好吃”。每年春天花季,豌豆、蚕豆花总会如期开放,到清明节时,就能坐下果实,隐隐约约看得到小小的豆荚了。而再过一个月到立夏,就可以尝鲜了呢。以前农村粮食没有过关,立夏时青黄不接,虽然此时的豆荚还半老不熟,摘了非常可惜,但立夏吃豆的风俗,不能违拗,即使寅吃卯粮,也总要应景应节,所以记忆中四五十年前的立夏时分,农村老家的邻居还是非常高兴的。豌豆荚连壳,蚕豆剥去外壳,分两镬煮,八分熟时放一点点盐,待豆香溢出,几大海碗盛起,一家人或站或坐,用手抓着吃,又鲜又嫩,就像把春天吃进了肚里。不过且慢,这样的酣畅淋漓只有立夏一天,第二天开始,饭桌上就又复归平静,早上泡饭,中午干饭,晚餐白粥,再加自晒的乌干菜,当家人再也不肯去地头采摘没有熟透的豆荚了,多收一斤是一斤啊。等到我自己在城里工作成家后,粮食一天比一天充裕起来,立夏吃豆尝鲜渐渐不再稀奇,即使吃,也已完全是风俗意义上的事情。
蚕豆(图片来自网络)
二
春笋是江南地区春天主要的菜肴。惊蛰前后,江南一带响起雷声,在土底下孕育了一冬天的竹鞭闻声而动,嫩芽冲破泥土,成为最早的“雷笋”。在这季节,隔壁的五姆妈往往会给我们猜谜语:“爹蓬头,娘蓬头,生来儿子尖尖头。”看她提着从竹园里刚挖掘出来的几株尚未断气的竹笋,一班小人马就齐声喊:是——笋!五姆妈笑道:小官人真聪明呢。我们老家虽在平原地区,水网地带,但那时候几乎每户人家屋后都有竹园,不过竹园里的竹子不是毛竹,竹笋也不是毛笋,叫“淡笋”。淡笋竹竿细,竹笋也细,与山上的毛笋有明显区别。竹笋生长有大小年,碰上大年,吃不了,就切成片与早些时节晒好的干菜一起煮,一咸一淡,煮熟后再晒干,成为笋煮干菜,在缸甏里放起来,就如同储藏了春光春色,到夏天放汤下饭,又香又鲜。或者用布袋装了,去镇上邮局寄往上海、杭州,作为馈赠亲戚的土特产品。一春天的竹笋吃下来,到立夏时,笋季接近尾声。这时的竹笋,变得很细很小,只有筷子长短拇指粗细,即使养了长成竹子,也如观赏竹子,不能成材,因此在立夏那天,有竹园的人家就会把这种叫做“唿哨笋”的小笋折下来,整株放到明火已经熄灭的稻草灰中煨熟,在中饭时让小孩剥着吃,寓意是竹笋硬直,小孩子吃了会增强脚力。
竹笋(图片来自网络)
三
立夏以后天气一日热过一日。炎炎夏日体能消耗增大,油腻菜肴吃不下,一个夏天过去,不知人会瘦削多少呢。所以立夏那天中饭结束,隔壁婶婶就开始张罗称人了。叫来一个中年男人,在台门斗或者廊下的檩条中穿一根粗绳子挂下来,把平时放在门背后的大杠秤的秤扭吊牢,再拿一条一尺来宽的木头长凳,两头用绳子套住,挂到秤钩上,人坐上去,就可以称了。小孩好奇心急,绳子还在晃动,就急不可耐地抢着坐上去,凳子失去平衡,一下子四脚朝天跌了下来,还好头没着地,大人责怪几句,小孩就连忙跑开了。喜欢称人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孩子,看看三四家邻居人都齐了,司秤人才握住秤杆把住秤砣,让老人先坐上去,然后移动秤砣,报出重量,甚至编些吉利话,逗老人开心: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邻居姐姐腼腆害羞,想称又不敢称,隔壁婶婶一把拖过来,按到凳子上。司秤人心领神会:大姑娘一百零三斤,小伙子明朝来说亲。邻居姐姐满脸通红,逃一般回家去了。这时,立夏日的系列活动接近尾声,凳子放下,杠秤收起,心里面只能期盼端午节的粽香了。
立夏称人(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