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宣传 > 古城in象—打卡绍兴故事
 
飞来山上千寻塔

日期: 2024 - 08 - 21 浏览次数:

绍兴古城在历史上曾经是“九山中藏”,至今仍有“三山”鼎峙,而这“三山”指的就是古城中的府山、蕺山和塔山。这三座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每座山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清代诗人蒋士铨将三座山的文化特色描述为:

种山列郡署,蕺山横讲堂;

塔山植浮图,鼎峙而相望。

塔山,古称飞来山,位于绍兴古城东南隅。历史上,飞来山又被称为怪山、东武山、龟山、宝林山。

今日塔山

相传,在春秋末期范蠡选址建设越国都城时尚未有此山。城建成后,此山临空而降。有一天,位于琅琊东武海中的这座山忽然一夜之间飞到了越地,在这座山上生活定居的东武人也随着这座山一起飞到了越都城。第二天早上,随山飞来的这些东武人从睡梦中醒来后,发现山的周围都是陌生环境,十分惊讶,而越人对一夜之间飞来了一座山也感到奇怪,因此就将这座山取名为飞来山、怪山。因为山从东武海中而来,因此山又名东武山。这座山的形状远望似龟,人们又将其称为龟山。

怪山飞到越地后,越王勾践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高四十六丈五尺二寸的观象台,来仰望天气,时称怪游台。这座怪游台也被称为我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气象台和天文台之一。怪游台,又名灵台、观台,越王勾践每逢出兵或决定大事前,都要在灵台上用火烧灸龟甲,视其裂纹以卜吉凶。

《越绝书》卷第八载:“龟山,勾践起怪游台也,东南司马门,因以灼龟。又仰望天气,观天怪也。高四十六丈,五尺二寸,周五百三十二步。”这也是文献有记载的越国最高的建筑。

历史上,飞来山是绍兴古城的佛教圣地。东汉时印度佛教传入会稽。至晋代,佛教发展迅速,当地兴建寺院和舍宅为寺之风盛行。在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制《法华经》《维摩经疏》僧人遗教等与法师慧基于飞来山下建寺,有一位叫皮道与的人笃信佛教,他将自己的宅院献出来建寺,连山建造了宝林寺。故这座山又被称为宝林山。此后寺又名应天寺、崇宁万寿禅寺。绍兴七年(1137),先后改寺名为报恩广孝禅寺、报恩光孝禅寺,专奉徽宗皇帝香火,成为南宋皇室的祭祀点。

飞来山是古景遗迹集聚地。历史上,山上曾有灵鳗井、巨人迹、锡杖痕、怪山阁、圣母阁、清亭寺、东武亭、许公书堂、张神殿、鲍府君庙、舍子庙等古迹。

今灵鳗井

灵鳗井,在唐代前就已存在。此井位于山巅石岩中,井口有石圈,井中有鳗。旧传凡鳗出游,越中必有水旱疫疾之灾。相传,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也曾登上塔山寻访灵鳗井。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八月,黄巢率领的起义军进入浙东,在进入越州城时,登上飞来山,游览越国遗迹。听人说山顶之井有灵鳗,凡鳗出游,越中必有水旱疫痨之灾,于是便寻访此井,巧遇灵鳗出游,黄巢拔剑刺向灵鳗之首。不料,鳗极其灵敏,只一瞬间就游入石窍。黄巢的剑只划破了灵鳗之尾。

此后,人们再见灵鳗时,可见其尾部尚有伤痕。灵鳗井大如盆盂,井中泉水从无耗溢,令人称奇的是此井深不见底,“世言下彻沧海。”相传,有好事者曾想一探究竟,以彩线悬钱放入石窍中测井之深浅,岂料,手中两沱彩线放尽仍不见底。由此可见石窍之深。

唐代书法家、诗人徐浩为此作诗:

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

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

今灵鳗井井圈外壁四周各刻一字,合之即为 “古灵鳗岫”,系时任民国绍兴县县长贺灵扬所书。

飞来山巅建有佛塔,是此山保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建筑。塔原建于应天寺内,塔因寺而名,称为应天塔,山也因此被命名为塔山。

应天塔

塔随佛教传入中国,从印度传进来的“宰堵波”或称“浮图”,译成中文称“塔婆”,以后就简称为塔。塔是用以藏舍利及圣物、经卷的,是佛徒膜拜的对象。晋代末期,名士许询与僧人在山上造了砖木结构的一座佛塔。早期的塔多建在佛寺正中,既作为佛徒膜拜的对象,又成为一座佛寺中最主要的标志性建筑。飞来山上的宝林寺改名应天寺后,寺中之塔取名应天塔。到了宋代,塔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既包含佛教的要素,又能满足人们“登高望远,人情所乐”的传统美学思想和审美要求。当时的应天塔就是宋代绍兴府城中的地标建筑,也是人们登高望远的胜地。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来到越州,兴致勃勃地登上飞来山,并留下《登飞来峰》诗: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山巅之塔几经毁废。明嘉靖三年(1524),在山上重建应天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隆庆(1567-1572)末,塔复将圮。万历六年(1578),寺僧真理募缘重修。清宣统二年(1910)农历七月十五日,不慎失火,缘梯楼板付之一矩。仅剩砖石塔身。

1985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出资重修应天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六面七层。塔高37.91米,底边长3.37米,壁厚1.64米,每层皆开设火焰形壶门及佛龛窗。塔顶上立有塔刹,刹尖为金宝瓶,有四条铁链子将塔刹与塔顶相连。屋檐和平座栏杆为木结构,飞檐翘角。整座塔比例匀称,造型端庄。塔内可登梯盘旋而上,登塔四望,视野开阔,南望群山逶迤,北望与府山、蕺山遥相呼应,古城景色尽收眼底。

清凉寺

今山上清凉寺、东武亭等建筑,为2003年重建。山上的寺、塔、碑刻、楹联,无不体现了浓浓的佛教色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