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南枕会稽山北濒杭州湾,为山—原—海地形,古代山会平原地区,上有会稽山以北丘陵雨水下泄,汛期洪涝成灾;下有钱塘江潮汐海潮顶托,咸潮充斥,土地盐碱化。春秋战国时期管子说是“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勾践卧薪尝胆形成精气神,依靠的还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修水利,劝耕农桑,发展军民二用手工业,那时越都城利用城内外河道塘池蓄泄用水,我称之为河道型水库,(奠基了今古水城)但这个水库上无坝下没闸。若想利济百姓发展农桑,当须缵禹之绪围堤筑塘,既可消除内涝;也能御咸蓄淡,便利灌溉通航。
一 、马臻筑湖福越中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在大禹长眠的会稽山下,马臻太守上任伊始,便立即踏勘地势调查研究,他要继承大禹精神,主持修筑水利工程——鉴湖,为越地百姓造福。鉴湖筑成后,经研究测算,面积近二百平方公里,库容约在4亿余立方米,常年蓄水约2.6亿立方米。东至曹娥江畔蒿坝,西至钱清的虎象村,以稽山门外堤桥分东湖西湖。作为我国江南地区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这么一个大型水库横亘位于会稽山北麓,无疑改变了原来穷山恶水的生态环境,稽山鉴水由此巍然响亮于浙东大地,奠基了绍兴成为鱼米之乡。
传说中黄帝曾获宝镜于湖畔,或有块轩辕磨镜石。《嘉泰会稽志》载有三种说法,较为贴切的应是湖光清澈如镜,故名镜湖。宋代因避讳宋太祖祖父敬而多用鉴湖,或从镜可鉴人之义而来,此外尚有长湖带湖等据湖形等命名。
东汉鉴湖图(图片来自网络)
二、鱼米之乡物产名
古人云:“境绝利溥,莫如鉴湖”。鉴湖建成后,志称“无荒废之田,无水旱之岁”。润泽区域成为“机杼耕稼,提封九州,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的富庶之地。《宋书》孔季恭传中说:“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鉴湖造就了越地山清水秀经济繁华,湖畔特产如丝绸瓷器茶叶纸等无不享誉天下。白居易“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悲叹越女同时显示出越地丝绸进宫的品质。陆龟蒙有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誉越窑。陆羽《茶经》品茶:“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则将越茶推为上品。再看皮日休对越纸赞许:“宣毫利若风,剡纸光于月。”唐玄宗开元初年为山阴县尉的孙逖,对当时越商泛舟五湖的经商活动,在《送裴参军充大税使序》中作如下描述:越会稽郡者,海之西镇,国之东门,都会蕃育,膏肆兼倍,故女有余布,而农有余粟。以方志之所宜,供天府之博敛(《全唐文》卷三百十二)。当时绍兴的繁华,几乎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古代版,鉴湖水利造福越地凸显无疑。有了物质文明的富裕,必然伴随精神文明的提升。
鉴湖鱼猎图(图片来自网络)
三、湖山贤才互映辉
“山为青罗髻,水作碧玉带”,宋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鱼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鉴湖妙就妙在俱备而兼得,绵延百里,碧波环山的带状湖泊,形成了稽山鉴水的旖旎风光。鉴湖不仅造就了肥土沃壤的鱼米之乡,更绘就了波光山色的秀丽风景。
永嘉之乱,晋室南迁。王谢世家士人,玄学高僧墨客,慕名而来会稽,心仪而游,舒畅而居,如磁场般吸引主流文化萃聚于此。遂有“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以至于唐代骚人墨客竞相游越,形成了“浙东唐诗之路”瑰丽的文化景象,诗路之路基就是鉴湖所筑成,其引力即是鉴湖风光与晋人风雅,会稽富庶与物产丰饶,其便捷当是晋隋唐运河凿成。无论是来体验王谢风流的“镜中游”,还是被谢灵运笔下的浙东秀美山水所吸引;抑或是醉情与这一片山水,还是体味魏晋六朝士风。从雪夜访戴“兴尽而返”里,诠释审美愉悦并不全在于结果,而在于路上的心境与风景,无怪乎引无数墨客骚人竞折腰。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始,至唐宋元明清,千年吟诵不绝,代有名作闻世,迨至宋元明清当代,歌咏赞唱不绝,名篇佳句迭出。从李白的“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到王安石的《若耶溪归兴》,陆游的“不须千金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再到王阳明的《忆鉴湖友》,徐渭的“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还有柳亚子的“烟雨冥蒙泛鉴湖,诗情画意一船孤。越山隔岸青青色,抵得夷光眉黛无?”……一路佳句,满目琳琅。我们可以从中缕析出鉴湖不同时期、各异季节里的波光山色,可谓万种风情,美不胜收。
山阴道上(图片来自网络)
试吟乡贤朱元桂妙笔生花之《鉴湖碑记》:“波面空阔,湖光浅碧,水天一色。……若夫夏去暑退,藕花红白,丹枫抹崖,湖山尽秋。斯时也,于红蓼白苇菰蒲岸柳之间。推舟入湖,天地无尘……”
快阁荷香(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鉴湖风光之美,通过墨客骚人的审美活动,成为了一种意象,一个感性的世界,一种掺加了诗人的个性、思想和情感的世界。唐人柳宗元曾说:“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的,一幅《兰亭序》使兰亭成为书法圣地而名扬天下,然而也应该看到,正是兰亭的景色加上绍兴的美酒,激发了右军的创作激情,从而才有了千古不朽之《兰亭序》的诞生。正是历代骚人墨客的赞美与讴歌,才使鉴湖风光更显灵动和神韵,才使鉴湖风光扬名神州。真可谓是文人因美景而心悦,灵感勃发,下笔有神,诗文千古留芳;美景因美文而彰显,风望倍增,五光十色,美誉天下流播。
能不来鉴湖!
鉴湖游船图(图片来自网络)
四、鉴湖美景焕青春
鉴湖妙造自然,营构了绍兴卓然天成的山水空间、人文环境。它不仅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成为了独具神韵的人文之湖,被尊称为孕育越地文化、营造人文气象、泽被千秋万代的“母亲湖”。沧海桑田,由于鉴湖接纳“三十六源”之水,泥沙沉淤,湖面逐渐缩减,同时人口剧增,加深了田地需求的矛盾,导致出现了围湖垦田的现象,早在宋代就有了“兴废之争”。时至今天,昔日的“八百里”鉴湖已缩变成或宽或狭的带状形河道。但就城市的形态而言,正是鉴湖的孑遗,构成了绍兴“河湖棋布,田陌纵横”的水城特色和与会稽山相互生辉的山水风光。特别是东跨湖桥至西跨湖桥一带,长河几十里,水面仍宽阔,田园依然在,风景旧曾谙。
画桥云水(图片来自网络)
1995年鉴湖西边开始整治建设包括鲁镇在内的柯岩风景区。2009年鉴湖中段分三期整治,总投资十亿元,二期以山阴道马臻墓庙为中心的鉴湖水街,是请王澍教授领衔设计(该教授是中国建筑师获得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2022年鉴湖东段开始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
鉴湖整治中恰逢省委省政府贯彻“八八战略”,实施“五水共治”,可谓“风好帆正悬,奋进正当时”。鉴湖整治后,鉴湖更加显露出它卓约的身姿,迷人的风采,醉人的文韵,使绍兴的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与彰显,使鉴湖所积淀的文化生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条山阴道,放浪过多少文人醉步;一泓鉴湖水,迷倒过无数诗人墨客;一曲鉴湖是狂客知章归乡的追求;三山画桥依稀回荡着放翁当年高歌歌鉴湖的诗韵;快阁园景令慕游名人畅怀抒情。
鉴湖诗廊(图片来自网络)
古老悠扬的鉴湖、人文丰美的鉴湖、青春焕发的鉴湖,诗意芬芳洋溢,美景神韵醉人;从而使母亲湖再次为绍兴建设发展水城助力,使绍兴的大水城形态更丰满,特色更鲜明,以优雅和雄伟的身姿昂然于中华乃至世界城市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