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社科要闻 > 社科信息
 
诗路文化研究与古典文学活化利用高峰论坛暨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日期: 2024 - 06 - 12 浏览次数:

5月31日—6月1日,诗路文化研究与古典文学活化利用高峰论坛暨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召开。会议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大禹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绍兴市文旅产业研究院等承办。来自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地方文化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举行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来自省内高校、企事业单位、民间文化机构等90多名会员参加。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长修刚教授致辞,绍兴市社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蔡立峰作重要讲话,常务副校长魏小琳教授主持开幕式。

修刚校长祝贺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他指出,学会、研究会工作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学校社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会议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并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必将对研究会未来五年的工作和学校的社科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朱文斌教授作《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回顾了自2019年6月22日研究会成立以来理事会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并展望研究会未来的发展。

会议表决通过《大会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召明教授当选会长。

蔡立峰副主席作重要讲话。他就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围绕中心赋能发展、挖掘和研究地域文化、提升公众人文素养、加强研究会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要坚持政治建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规范办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绍兴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的诗路文化研究与古典文学活化利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常务副校长魏小琳教授致欢迎辞,市社联蔡立峰副主席讲话,中国韵文学会会长、浙江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肖瑞峰教授致辞。

魏小琳常务副校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她指出,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的综合实力在全国700余所民办院校中位列第6名;今年上半年,学校还通过浙江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申请,目前正在教育部备案审核。她对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

蔡立峰副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绍兴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浙江省充分利用诗路文化研究成果,发掘诗路文化遗产资源,围绕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树立了古典文学活化利用、服务当代社会的成功典范,在社科强市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衷心希望来自省内外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诗路文化研究与古典文学活化利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展开研讨,取得丰富的学术研讨成果。

肖瑞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绍兴是诗路文化版图上最耀眼、最引人瞩目的版块,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开始诗路文化研究,不仅承担了绍兴市第一个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而且举办的学术会议不断迭代升级,层次、水平不断提升,影响力、号召力不断扩大。

高峰论坛开幕式由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刘家思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结束后的主题发言中,肖瑞峰教授《关于推进浙江诗路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指出,为应对浙江文化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新态势,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有必要通过扩容、升级、提质、增效来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上虞文化与浙东唐诗之路》认为上虞东山文化深刻影响着浙东唐诗之路。上虞所编《历代诗人咏上虞》,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上虞诗路的面貌,也看到了诗路向宋、元、明、清的延伸。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家骊教授《浙东唐诗之路的延伸:“颜谢”与浙南瓯江山水诗路的形成》认为颜延之与谢灵运,在任职永嘉太守期间,助益了当地山水景观的发展,奠定了欧江山水诗路的文化基础。台州学院胡正武教授《天姥山形象价值与诗路资源整合利用》认为浙东唐诗之路文化资源与天姥山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如果结成联盟,综合布局,会给诗路文旅融合进一步提高提供多层次的可能。

主题发言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召明教授主持,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副院长刘亮教授作评议。

分组讨论中,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诗路文化研究”和“古典文学活化利用”分别作报告。刘亮教授的《孟浩然两入越州行踪及创作考》、房瑞丽教授的《“雪夜访戴”内涵的演化—从<世说新语>到唐诗》、伍大福教授的《普陀山诗事札记二题》、张东华教授的《唐诗之路研究的延续—以徐渭为中心的传统中国画道统研究》、刘召明教授的《越州本土诗人与浙东唐诗之路谈略》、余晓栋教授的《唐诗之路形成的历史因素》、项鸿强副教授的《消失的景观:地貌变迁与定山题咏的升降衍变》、毛文鳌副教授的《诗话视阈下的越州唐诗初探》等围绕诗路文化研究展开了深入探讨。陆纪生、钟小安、章利刚、胡凌燕、王淋淋、刘曼华等也发表了相关论文。

高玉海教授的《孟浩然诗歌研究在俄罗斯》、张玉梅教授的《略析放翁“绍兴”诗特色及其当代价值》、王永教授的《中国古代景观文学论纲》、王树森研究员的《崔颢诗盛唐特质引论》、徐雅琴副教授的《宋代服饰,一首未写完的词》或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古典文学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或展现了古典文学学术研究的新成果。金国正、黄成蔚、邓成林、王朋飞、杨芹、徐新武、王耿、赵润哲、付琳清、詹壹婷、姚龙骁、金晨煜等也发表了相关论文。

大会闭幕式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余晓栋教授主持,中国计量大学房瑞丽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王永教授分别就两组会议研讨作汇报,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邢蕊杰副教授作学术总结。

本次会议研讨深入,成果丰硕,是一次圆满成功的学术盛会,对深化诗路文化研究与古典文学活化利用必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