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宣传 > 古城in象—打卡绍兴故事
 
唐诗之路映芳华

日期: 2024 - 12 - 05 浏览次数:

有一条路,没有路牌,却是400余位唐代诗人用1500多首诗歌铺就的人文山水走廊;有一条线,长近200公里,虽沉寂千年,却与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一样回响文化遗韵。这即是“浙东唐诗之路”,包括李白、杜甫等,唐代有400多位诗人游历讴歌了这条山水大廊道,并留下了众多诗文,形成了一种唐代文化现象。

浙东唐诗之路线路图(图片来自网络)


一、诗路兴澜说缘由

东汉镜湖的建成,造就了越地山水相依,经济繁华,文化兴盛。使绍兴成为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古人云:“境绝利溥,莫如鉴湖”。晋室东渡,吸引世家迁越,因为会稽佳山水,所以名人多居之。王義之诗赞:“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这就是他们的向往之境。于是文化大师们都来了,道佛玄学俱兴,一大批衣冠士族带来了中原的礼乐文化,与江南的清丽山水相映照,使得词藻清辩、旷放闲远、人物品藻、林下之风成为六朝文人生活的一个风向标。兰亭修褉、二王书法、山水吟赏、灵运诗履。日臻成熟的五言诗,在越中大地上吟唱出最早的山水诗歌,其细腻笔触与悠远意境让山水与诗歌齐名,文风与潇洒长流。不仅为后世文人所效仿,更成为象征和高标。

难怪陈寅恪先生说:“六朝的政治中心在建康,但文化中心却在会稽。”自永和九年以王羲之为首的晋代文人在兰亭雅集开始,“兰亭”逐渐演化为一道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景观。“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可想而知,东晋时的绍兴如此有吸引力,那唐代的绍兴经济更加繁华,文化更加深厚,传说更加诱人,能不来吗?对于这条诗路的山水之美,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得十分形象:“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李白一介绍就是“遥闻会稽美”,元稹直接说“天下风光数会稽”。唐代诗人对越地山水与文化的仰慕,采风与追踪,由此铺开。

会稽山(图片来自网络)


二、诗路中心话镜湖

浙东之谓,非仅指方位,而是浙江东道的简称,越州又为治所,下辖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唐代骚人墨客竞相游越,来体验“镜中游”,探究山水诗的实境,更有越地文化、越地美酒、仙迹道踪、隐居高士、寄情山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竺岳兵《唐诗之路唐诗总集》里所收的诗中近半写州城及镜湖,当年的“会所农庄”也多建在湖边,那大历年间浙东联唱集,有197人次之多,简直就是全国的诗歌大会;其它有元白崔聚会,王勃等在云门寺效王羲之行修禊事作诗写序,齐推等人雅集等,那是何等热闹的场面,冠盖云集,名家相会,文化交汇。

诗路中的镜湖荷花诗,就誉满诗坛,平添独特亮色。诗人们不仅写下了镜湖夏日的美景,更写活了越中美洁的采莲女。如“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李白),王昌龄《采莲曲》:“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他们的诗句透溢出花美人更美的镜湖风情。

镜湖(图片来自网络)


三、诗路之妙在水路

有一句话曾很流行:要想富,先修路。唐代诗人们沿着浙东运河,一路南下,醉美越中山水,鉴湖推篷,耶溪泛舟,文人们或探幽访胜,或寄情山水。其实运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晋唐宋三次促进文化交融的人口南迁都离不开运河。绍兴正是因为有了镜湖后的富庶,才有了晋代开通浙东运河(山阴故水道及镜湖基础)的现实需求,而后尤其是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建成开通,便捷的水上交通成就了“唐诗之路”。陆道颠簸与水路的平顺,可坐可躺可站,观景看书随意,这简直不要太惬意呵。

诗歌如水,点滴成河。在无数璀璨诗文的唱和间,诗路如同一条文化纽带,沟通了大江南北,见证了一段段文化交流故事。浙东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海外入唐者多至明州登陆。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学满归国,带回书籍三百多卷、书法拓本十七种。道教十大洞天中,有三处坐落于浙东,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曾在此修炼问道,多元文化在此交融汇聚,超越了地域、乡土、民族、宗教,体现出中华文化包括越文化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创造力。

古纤道(图片来自网络)


四、娥江剡溪亮耀辉

诗人游历完镜湖,拜会过州城友人,就要去体验下“兴尽而返”的娥江剡溪。说到这条水路,有三个很有名的典故。一个是曹娥庙里的碑,背面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三国时曹操问杨修语意,杨修略思考后回了:“绝妙好辞”,曹操自比还是慢了一拍。第二个即“东山再起”,东晋谢安曾多次拒官,隐居于曹娥江边东山,与王羲之、孙绰等交游,后为家国出仕,指挥“淝水之战”,安正对奕中,时胜战来报,客问何事?安答儿辈巳破贼。及至送客回后过门槛,不觉木屐齿断,真的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宰相形象呀。第三个是“乘兴而行”,《世说新语·任诞》载:王羲之儿子子猷居山阴(绍兴),夜大雪。命酌酒,四望皎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想起在剡溪畔的戴安道(逵),便夜乘小船就去。沿江溯流一夜才到,到了门前不进而返。问为什么呀?王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意为心悦之美在过程而不在结果。今人化其意而用之,人生关键在观赏沿途风景,结果都一样回归大地。

李白“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杜甫“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写出了东山、金庭山、沃州山、天姥山这样的文化旅游圈,在唐代实在是举世无双。现今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蓝图开始成形,镜湖(现名鉴湖)和运河将建设水上游线,沿线区县市提出了精华地、核心区等目标。《浙东唐诗之路唐诗全集注释本》已编成,诗人游历的水墨长卷已绘就,大型咏诵交响曲已上演,山水美景次第展现,一条水上诗路游线正在徐徐启幕。            

诗画剡溪(图片来自网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