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关于“强生宣布HIV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志愿者100%产生抗体”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该消息源于美国强生公司官网在7月24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在网上被翻译成中文后是:一款针对艾滋病的“马赛克疫苗”在393名健康志愿者体内100%地出现抗体反应,而且有较好的耐受性(即无明显副作用)。
随后,该研究结果被媒体报道,并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不少人将其称作“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并认为有了这种疫苗之后,“艾滋病将被彻底消灭”。然而就在前几天,剧情突然反转,不少专家出来澄清说:这个消息属于谣言,而且距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问世还为时尚早。那么,艾滋病疫苗到底有没有问世?真相究竟是什么?
“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究竟有没有出现?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说法的始作俑者,即被翻译之后的强生公司的通知公告:一款针对艾滋病的“马赛克疫苗”在393名健康志愿者体内100%地出现抗体反应,而且有较好的耐受性(即无明显副作用)。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不仅具有权威的来源,而且给出了具体的名称和研究数据,可谓是有板有眼。但它真的可以被解读为“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吗?
1、100%地出现抗体反应≠能够预防
大部分人认为“马赛克疫苗”能够预防艾滋病主要是因为看到了这几个字——“100%地出现抗体反应”,但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否可以代表该疫苗能够预防艾滋病呢?
“100%地出现抗体反应”易被误读为该疫苗对艾滋病毒100%有效,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从医学角度来看,‘出现抗体反应’不代表感染艾滋病毒的病人在接种该疫苗后能够康复;不代表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不会感染艾滋病;不代表患有艾滋病的病人在接种该疫苗后,其疾病进程不会继续发展。也就是说,单从这句话上来看,该疫苗并不能有效预防艾滋病。”此外,艾滋病临床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表示,“对于疫苗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护率,所以即使出现了抗体反应,但其到底有没有保护性作用、是不是综合性抗体、有没有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才是关键。”因此,“100%出现抗体反应”并不等同于该疫苗能够预防艾滋病。
2、断章取义!部分数据来源于动物实验
网上有传言称:“该疫苗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毒下的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受到保护,没有被HIV感染。”这一传言也让不少人对该疫苗的神奇功效推崇备至。但事实上,据央视网报道,这一结果并不是在人身上试验的结果,而是之前在恒河猴身上进行的临床前研究结果。
“马赛克疫苗”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据《北京日报》报道,2013年,研发“马赛克疫苗”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称,他们利用艾滋病毒的3种主要蛋白研发出了“马赛克疫苗”,并在恒河猴身上做了实验,当时的实验结果已经显示,马赛克疫苗对恒河猴的保护作用高达87%至90%,这虽然给预防艾滋病带来了新希望,但并不能说明该疫苗可以在人身上产生同样的效果。
事实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聂聪表示,“艾滋病毒能嵌入细胞膜内攻击细胞,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缺陷,所以为了消灭艾滋病毒,就需要进入细胞膜,但其难度非常大,而且在进入细胞膜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给细胞带来一定的危害。同时艾滋病毒具有快速进化能力和多样性,想要达到预防艾滋病的临床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关于艾滋病的一点风吹草动总能让人们草木皆兵?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全称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为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病毒侵入人体之后,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导致死亡。
事实上,艾滋病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如果在新闻搜索引擎中输入艾滋病三个字,我们会发现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条有关于“防治艾滋病最新进展”的消息,而每一条消息似乎总能博得人们的眼球,这恐怕与艾滋病对人类生命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以及艾滋病难以预防、几乎无法治愈的现状有关。
一些数据可以很直观地向公众呈现艾滋病的危害。据金羊网报道,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球约有78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累计约3500万人因此死亡,艾滋病毒已成为对人类健康最致命的威胁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介绍,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66.5万,死亡20.9万,2016年新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12.4万,而且艾滋病的潜伏期长、隐蔽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化。
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相比,人类显得有些势单力薄,据《健康时报》报道,目前人类尚无针对该病的、有效的预防疫苗。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关于艾滋病的消息,哪怕只是一些风吹草动,自然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更不用说艾滋病疫苗问世这种重量级传言了。
预防艾滋病还需远离“危险区”,应该做到这四点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目前公认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只有接触到HIV病毒才有可能患上艾滋病,所以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不接触病原,远离“危险区”。那么,怎样才能不接触病原呢?《健康时报》向大家提出了四点建议:
1、避免性接触传播。要洁身自爱,只与一个性伴侣发生性关系,保证安全性行为。
2、坚决远离毒品。
3、因为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在接受输血和血液制品时要特别慎重,例如处理伤口、注射药物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最好用一次性注射器等。
4、一些容易被忽略的个人生活用品如牙刷、剃须刀和刮脸刀、浴巾等必须自己独用。
本文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聂聪进行科学性把关。